1938年6月25日:希特勒与费迪南德.保时捷(右二)在大众汽车奠基仪式
关于"背后中了箭"的这一说法,日后在破坏魏玛共和国和为希特勒的最后夺权铺平道路方 面,比任何其他事情都起了更大的作用。其实,这一说法纯属子虚乌有。总司令部实际首脑 鲁登道夫将军,在1918年9月28日,即因战争无力支持下去坚决主张"立即"停火,他的名 义上的上级兴登堡陆军元帅支持他的主张。10月2日在柏林由德皇威廉二世主持的御前会议 上,兴登堡重申总司令部关于立即停火的要求。他说:"军队不能再等待48小时。"兴 登堡在同日写的一封信中断然声称,军事形势要求"立即停止战斗"。根本没有提到"背后 中了暗箭"的问题。但是,德国右派势力不愿正视这些事实。他们从来没有停止叫喊,有罪 过的是"11月罪人"--这是希特勒深深打入人民心坎中的一个口号。他们要为战败、为他 们的耻辱和悲惨处境寻找替罪羊。他们认为替罪羊就是签订了投降协定和建立民主政府并废 除原来专制政体的"11月罪人"。"德国人容易受骗"是希特勒在《我的奋斗》中常常讲到 的一个题目。他不久就要充分利用这一点。
点击查看更多图片
1918年11月10日那天晚上,那位牧师离开帕泽瓦耳克以后,希特勒"接着过着可怕的日子, 甚至更加可怕的夜晚"。"我知道",他说,"一切都完了。只有傻子、骗子、罪人才希望 敌人能发慈悲。在这些夜晚,我的心中滋长了仇恨,对那些干出这件事来的人的仇恨……卑 鄙的堕落的罪人!我越是想在这个时刻弄清楚这件荒谬的事情,我越是感到愤慨和羞辱。同 这种悲惨境遇比起来,我的眼病算得了什么呢?!"
于是,"我终于看清了我自己的前途。我决定投身政治。"从此,希特勒就投身于反共、反 社会主义、反对新共和国的罪恶活动。结果证明,这不仅对希特勒,而且对整个世界,这都 是一个命运攸关的决定。
这个年方30岁的奥地利人,无亲无故,无产无业,既无一技之长,也从无正常职业;在政 治方面既无强硬的后台,更无任何经验,他要在德国谋政治方面的发展,许多人认为,前途 是一点也不光明的。在开始的时候,希特勒也明白这一点。"好多天以来",他说,"我一 直考虑应该怎么办,每次考虑结果总是清醒地认识到,像我这样一个无名之辈,要采取任何 有益的行动,连最起码的基础也不具备。"
希特勒于1918年11月底回到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,发现这个寄寓的城市几乎面目全非了。这 里也发生了革命,维特尔斯巴赫朝的国王也已经退位。巴伐利亚现在落入社会民主党的手中 ,他们成立了一个巴伐利亚共和国,以库特·艾斯纳为首,他是生于柏林的一位流行的犹太 作家。艾斯纳在慕尼黑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,长着一脸灰白色的大胡子,戴着夹鼻眼镜,头 上是一顶黑色的大帽子,个子却特别矮小。他在11月7日那天,带领几百个人大摇大摆地经 过街头,不发一枪就占领了议会和政府的所在地,宣布成立共和国。3个月后,他被一个年 轻的右派军官安东·阿尔科-凡雷伯爵所暗杀。工人们于是成立了一个苏维埃共和国,但是 时间不长。1919年5月1日,柏林派来的正规军和巴伐利亚"自由团"义勇军开进了慕尼黑, 推翻了苏维埃政权,并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,巴伐利亚的权力又落入右派之手。
巴伐利亚右派,除了竭力主张复辟王室的保皇派外,还有一批为数众多的复员军人。战争给 他们带来了巨大变化,他们找不到工作,无处安身,堵塞了他们回到战前那种和平社会中去 的道路;战争使他们变得性格粗暴,正像后来希特勒所说的,他们"变成了为革 命而革命的革命派, 希望革命成为一种永久存在的状态"。
当时武装的自由团在德国各地纷纷建立,由国防军秘密提供装备。起初他们只是被用来在发 生纠纷的东部边境同波兰人和波罗的海一带的人殴斗,但不久他们就卷入支持推翻共和政体 的阴谋了。1920年3月,自由团的一个声名狼藉的埃尔哈特旅,在一个叫做埃尔哈特上尉的 冒险家率领下,占领了柏林,让一个庸碌无能的右派政客沃尔夫冈·卡普博士担任总理。正 规军在冯·西克特将军率领下却按兵不动,共和总统和政府则仓皇逃向西德。只是靠各工会 举行了一次总罢工,才恢复了共和政府。
与此同时,在慕尼黑举行的另外一次军事政变却比较成功。1920年3月14日,国防军推翻了 霍夫曼的社会党政府,成立了一个以古斯塔夫·冯·卡尔为首的右翼政权。现在这个巴伐利 亚首府,已经成为德国国内各种决心要推翻共和国、建立一个极权主义的政体、否认凡尔赛 和约束缚的一切势力的磁力中心。在这里,策划了多次政治暗杀, 其中包括对马修斯·埃 尔兹伯格和瓦尔特·腊思瑙的暗杀。埃尔兹伯格是个"温和派"的天主教政治家,他有 勇气 在将军们打退堂鼓的时候出来签订停战协定;腊思瑙是当时"才华出众、颇有学识"的外交 部长,极端派痛恨他,因为他是犹太人,同时因为他执行了全国政府的政策,设法履行了凡 尔赛和约中一部分条款。